07 现在的位置:首页 > 期刊导读 > 2017 > 07 >

成人中上胸椎椎弓根钉进钉点与后柱骨性标志的定位关系和变化规律的影像学测量

【作者】 卢政好 [1] 周菁华 [2] 王卫国 [3]

【关键词】 中上胸椎 椎弓根螺钉 内固定术

摘要】目的 通过三维重建CT图像测量参数探讨成人中上胸椎椎弓根钉进钉点(PSEP)与后柱骨性标志的定位关系和变化规律.方法 选取排除了畸形的30例成人中上胸椎CT图像进行三维重建,观察横突椎板凹、横突上嵴和椎板外缘等后柱骨性标志的解剖特征.在重建后的T1~T10特定CT图像上测定以下参数:(1)基础参数,即PSEP至中线的距离(PMD)、横突椎板凹至中线距离(CMD)和半椎板宽度(HLW);(2)目标参数,即点凹距离(PCD)、进钉点定位比(EPLR)和点嵴距离(PRD).比较所有参数两侧测量值的差异和基础参数间测量值的差异,总结从T1到T1o目标参数测量值的变化规律.结果 中上胸椎横突椎板凹、横突上嵴和椎板外缘具有解剖标志明显、恒定且少有增生的特征.T1~T10左右两侧PMD分别为(14.14±2.63) mm和(14.59土2.58) mm,CMD分别为(10.45±2.12) mm和(10.51±2.02) mm,HLW分别为(16.30±1.48) mm和(16.39±1.61) mm,PCD分别为(4.56土1.03) mm和(4.47±0.94) mm,EPLR分别为0.35±0.26和0.33±0.30,PRD分别为(-1.62±1.90)mm和(-1.63±1.44) mm.所有参数两侧测量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T2中PMD和HLW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节段基础参数间测量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从T1到T10,PCD呈现先减小再增大的趋势,T1、T2、T9、T10处PCD均高于T3~T8处(P<o.05);EPLR呈现先增大再减小的趋势,T1~T3处EPLR与其下方任一节段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T4~T6、T1o处均低于T7~T9处(P<0.01);PRD呈现先增大再减小的趋势,T1~T3处PRD与其下方任一节段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T4~T6处均低于T7~T10处(P<0.01).结论 中上胸椎PSEP与横突椎板凹、横突上嵴和椎板外缘等后柱骨性标志存在相对恒定的定位关系和变化规律,可作为一种新的临床上选择进钉点的方法.

上一篇: 纳米载药系统靶向治疗脑胶质瘤的策略
下一篇: 模拟低氧对舌鳞癌SCC-15细胞系中SOX2和OCT4表达的影响

        出版单位:《第二军医大学学报》编辑部
        单位地址:上海市杨浦区翔殷路800号第二军医大学学报编辑部
        邮编:200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