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现在的位置:首页 > 期刊导读 > 2018 > 06 >

颈椎间盘解剖高度、自然高度和病理高度X线片测量及临床意义

【作者】 王顺民 徐锡明 杨勇 王元 孙璟川 孟亚轲 郭永飞 杨海松 史建刚

【关键词】 颈椎间盘高度 轴性痛 脊髓牵拉

摘要】目的 通过测量颈椎病患者椎间盘高度,提出颈椎间盘退变过程中椎间盘高度的3种状态.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5月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96例颈椎病患者,测量侧位X线片上C2~7椎间盘高度.根据Pfirrmann评分将患者分为3组:解剖高度组(Pfirrmann评分Ⅰ~Ⅱ级)、自然高度组(Pfirrmann评分Ⅲ级)和病理高度组(Pfirrmann评分Ⅳ~Ⅴ级),比较分析3组椎间盘高度的差异.结果 96例患者平均年龄为(53.4±19.6)岁,男性57例,女性39例;59例诊断为脊髓型颈椎病,25例为神经根型颈椎病,12例为混合型颈椎病.解剖高度组椎间盘平均高度为(7.7±1.2)mm,自然高度组为(7.1±0.9)mm,病理高度组为(5.9±1.0)mm,3组比较及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C3~4、C4~5、C5~6、C6~7椎间盘解剖高度和自然高度、自然高度和病理高度的cut-off值(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45 mm(0.62,0.65)、6.95 mm(0.63,1.00),7.75 mm(0.49,0.85)、6.10 mm(0.89,0.43),7.75 mm(0.59,0.77)、6.95 mm(0.66,0.91)和7.85 mm(0.61,0.89)、5.95 mm(0.86,0.73).结论 颈椎退变过程中,椎间盘高度有解剖高度、自然高度(退变高度)和病理高度3种状态.颈椎病前路手术时应关注术前椎间盘高度,撑开至自然高度为宜.

上一篇: 系统化模拟培训模式在软性输尿管镜培训中的应用
下一篇: 东部沿海某部海训官兵皮肤病患病率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出版单位:《第二军医大学学报》编辑部
        单位地址:上海市杨浦区翔殷路800号第二军医大学学报编辑部
        邮编:200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