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现在的位置:首页 > 期刊导读 > 2011 > 11 >

上腔静脉起源心房纤颤的临床电生理特点

【作者】 时向民 [1] ; 王玉堂 [1] ; 单兆亮 [2] ; 苑洪涛 [2] ; 杨庭树 [1]

【关键词】 上腔静脉 心房颤动 心房早

摘要】目的分析上腔静脉起源房性早搏、心房纤颤(房颤)的体表心电图及心内电生理特点,探讨上腔静脉起源房颤的电生理机制。方法回顾2006年9月至2010年8月收治的12例经电生理证实上腔静脉起源阵发性房颤患者,男/女=9/3,平均年龄(55.3±12.2)岁,分析诱发房颤的房性早搏及房颤的心电图特征,以及CARTO指导下隔离上腔静脉所需操作时间、消融点数、并发症和手术成功率。结果与窦性P波相比,上腔静脉起源房早P波在Ⅱ导联幅度更高[(0.23±0.05)mVvs(0.15±0.05)mV,P〈0.05],在V1导联呈现正负双向的比例更高(91.6%vs 33.3%,P〈0.05),房颤波形态与房早及窦性P波相似(66.6%,8/12)。与隔离左上肺静脉相比,隔离上腔静脉所需操作时间[(18±11)min vs(33±16)min,P〈0.05]、消融点数(14±6vs 36±11,P〈0.05)明显减少,上腔静脉隔离后腔内电位仍显示快速激动8例,术后1个月内有2例患者出现阵发房扑,经药物控制后好转,所有患者均无并发症。结论上腔静脉起源房早及房颤具有独特的体表心电图特点,有助于术前预测靶静脉,上腔静脉电隔离所需时间及消融点数少,成功率高。

上一篇: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吻合口尿漏的防治
下一篇:超声引导下甲状腺良性结节经皮热消融的临床研究

        出版单位:《第二军医大学学报》编辑部
        单位地址:上海市杨浦区翔殷路800号第二军医大学学报编辑部
        邮编:200433